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娱乐|财经|舆情|教育|第一书记网|地方|发现|游戏|汽车
查看图片列表 我要评论 20年,“黑豹”一直守护着候鸟

  “那是大宝贝儿,这群黑鹳里胆子最大的一只,你看它的毛色,黑中带着闪亮的绿和蓝,漂亮极了!”

  在官厅湿地栖息的灰鹤 李理/摄

  京西拒马河畔,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李理和万震小心翼翼巡视着河岸,观察栖息在这里的黑鹳状况,检查是否有人为影响黑鹳生存的行为。

  寒冬时节,李理和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队员们在官厅水库湿地例行巡护。经过多年保护与宣传,这里已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

  李理出生在右安门外的中顶村,三十年前这里还是城乡结合部。那时村子周围的旷野与林间到处是鸟,李理也从小就喜欢上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性,如何觅食、如何筑巢、如何哺育幼鸟。

  除了观察鸟类,5岁学画、10岁举办个人画展、13岁出版第一本国画集的李理也用画笔讲述着鸟类的故事。之后,李理考上了西安美院附中,又被保送西安美院。

  可随着对鸟类生存状况的忧虑,以及对中国本土大型野生动物逐步减少的了解,加之和同学们在秦岭考察、写生时见到破坏自然的触目惊心场景,2000年1月3日,18岁的李理毅然决然的辍学回家,与几位同学成立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而“黑豹”这个名字,是创办人李理的绰号。大家用压岁钱印宣传页,到房山区鸟类相对聚集的乡村发放,向村里的老乡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那一年在拒马河边的十渡,李理第一次见到黑鹳。回家查阅资料,发现这种大鸟竟然上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全世界只有两千多只。那时,当地黑鹳的数量不超过5只,李理意识到保护黑鹳的重要性,于是正式立项保护,黑鹳项目成为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成立以后确定的第一个项目。

  “那时的保护站实际上根本没有站,就是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可刚开始,老乡们对生态保护并不理解,把宣传页随手放在家门口的地上垫着坐,至于宣传页上是什么内容,他们不感兴趣。”

  除了不感兴趣的老乡,李理和队员们也经常遇到一种质疑的声音——“你在北京做野生动物保护,北京还有野生动物吗?”对此,李理一开始也不知如何回答,但他更坚信一点,什么事都要从头开始做。

  2005年,虽然家里把在拒马河畔买的房子提供给李理做保护站的基地,但现实的问题是——没钱了。因缺少资金,大家没有通讯设施,没有交通工具,连到房山保护站的路费都成问题。当保护站队员纷纷离去时,李理对另两位留守的队员说:“你们看家,我去弄钱。”

  李理在大兴区救助一只受伤的大鸨。

  回到城里,李理办起工作室,干起了老本行,画画卖钱。因为绘画的功底足、风格佳,加上那会儿的艺术市场也热火朝天,他的水墨画很受欢迎,很快大卖。按李理的话说:自己就像个“暴发户”一样,转头回到保护站,“没有什么,需要什么,买!”

  相机从胶片到数码,加上GPS、摄像机、红外线监测仪……很快置办齐了保护站所需的硬件设备,人员的吃饭问题自然也不在话下。经济来源解决了,李理想到下一个问题,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2007年,他遇见了自己前进道路上的又一位恩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生物多样性保护知名学者解焱。在老师的帮助下,队员们分期分批前往世界各地学习动物保护各领域的相关知识,从鸟类到大型兽类,从学科常识到保护方式。

  经过多年保护,拒马河自然保护区的黑鹳数量已增加至50余只,十渡被确定为“黑鹳之乡”。除了黑鹳保护项目,候鸟越冬的官厅湿地成为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现在的重点项目。

  从黑鹳保护项目最东端,到官厅项目最北端,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负责巡护的区域距离近200公里。

  拒马河湿地,一只珍贵的黑鹳捕捉到一条嘎鱼正在享用。

  每年秋冬时节,数百只天鹅、数千只灰鹤,还有不计其数的各种候鸟会在官厅水库中转停留,有的干脆留在官厅湿地过冬。而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临近,离比赛场地不远的官厅湿地更应该加强对环境及野生动物的保护。官厅水库跨越京冀,李理和队员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推动“大官厅”的野生动物保护项目。

  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成立即将满二十年,李理的父亲指挥儿子挂上正式的牌匾。

  明年1月3日,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将迎来成立20周年的日子,李理和队员们却刚刚在保护站里挂上第一块正式的“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牌匾。在大家看来,挂牌匾的早晚不是问题,努力做好北京从西至北,山区各种动物的保护,才是他们更关注的事情。

  二十年来,李理与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获得很多个人与团体的奖项。大家看重这些奖项,更看重二十年来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二十年来,除了鸟类保护外,保护站还拍摄到獾、豹猫、野猪、狐狸等多种野生动物,随着社会各界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加,这一切也是让李理和保护站的所有队员前进的动力。

责任编辑:宋潞 来源: 北京日报 撰写时间:2019-12-05 16:56:51

热图

排行

编辑

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