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井冈山:“红色基因”带火红色旅游

发稿时间:2021-07-24 09:0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青年网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20世纪20年代末,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红米饭,南瓜汤;天当被,地当床。”这首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传唱开的歌谣,反映了这里曾经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景象。如今,井冈山上的“红色基因”带火了红色旅游。 

  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 

  马源村位于井冈山市黄洋界东北方向的山脚下,四面环山。因其距茅坪革命旧址群只有几分钟车程,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2017年以来,马源村积极融入井冈山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自身特色,积极挖掘文化内涵,就地取材,因境造景,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打造了马源红色研学基地、乡村民俗旅游等富民增收产业。 

  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水平,马源村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同时,结合村集体经济项目,成立旅游发展公司,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和餐厅建设,修建了观景平台和栈道。马源村党支部书记魏成芳介绍,马源村以“四拆三清”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上,围绕“莲韵古村”发展定位,积极挖掘文化内涵;标准上,坚持方便实用、清净整洁,做到就地取材、村景融合;内容上,紧扣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美丽庭院改造等,实现庭院与村庄同步建设。 

  2020年1月初,记者在井冈山茅坪镇神山村采访脱贫攻坚情况时,曾探访过马源村。该村道路干净整洁,几十幢独栋楼房错落有致地矗立在田垄边、山脚下。对此印象深刻。 

  “一年多以来,马源村又有新的变化。”魏成芳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村里正在将位于楠木林中的茶源古村打造成古村落景点。该村有数栋老房屋,部分老屋约有600年历史,系典型赣西风格的庐陵古民居。通过规划,马源村将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古色建筑等融为一体,合力推动乡村旅游。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做了1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魏成芳,总希望有个可以容纳多人的室内场所,这样就能风雨无阻地召开群众大会。脱贫后村里有了经济实力,2017年,“红色大讲堂”在村委会旁河滩地块建了起来,最多可容纳280人。 

  2017年10月,“红色大讲堂”刚建成,12月就开了“第一课”——吉安市城投公司全体党员50多人来这里上党课。魏成芳和村里80多岁的老党员范春山讲述了毛泽东在茅坪和马源的故事,颇受欢迎。 

  “我们革命老区能脱贫摘帽奔小康,靠的就是红色基因!红色基因、红色故事是我们奔小康的精神动力。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以红色精神奋斗出我们的小康生活。”魏成芳说,井冈山人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应该带头发扬井冈山精神,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争取更大成就。 

  “红色资源是井冈山等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可以利用的独有特色资源。”井冈山大学校长曾建平表示,应围绕“红色基因传承式发展”,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旅游活动,以加快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形态形成,同时保持革命老区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的特色效应和经济发展的活力,更好地实现革命老区特色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 

  红色旅游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村里的人气旺了,游客最多的一天来了19辆大巴车。”魏成芳说。6月底,记者联系魏成芳时,碰巧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培训班来到马源村培训,全部入住中高档民宿。 

  村里50多户村民对闲置房屋进行了升级改造,现在全村可以同时接待1300多人。记者曾跟随魏成芳参观了袁帮华家的民宿。一进门,三层楼房窗明几净,院子里晾晒着很多白色的床单和被套。袁帮华家有21个床位,全部住满的话一晚上床位费收入就很可观,再加上餐饮收入,旺季时他家每天都有上千元的收入。 

  魏成芳介绍说,村里所有民宿都由村党支部引领,公司化运营,农户参与并获得收益。为保证服务品质,民宿所有的床、床单、被子、鞋都按公司统一标准发放,村民们负责供给场地,洗被子、煮饭,就能实实在在地增加收入。为了规范经营,研学基地还出台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农副产品最高价格表,张贴在民宿最显眼处。所有服务必须在制度下运行,用餐标准之外的产品销售不能高于价格表。 

  “以前,家里的老房子都快成危房了,通过脱贫政策的帮扶,加上自己努力,现在住进了新房子。”袁帮华对记者说,他和妻子在外打工近20年,工作非常不稳定。虽然每月工资能有五六千,但花销也大,一年下来存不了几万块钱,压力很大。现在,他们的收入来源更多元了,研学人员的食宿收入每年平均有五六万元,种植莲子、黄桃又能增收6万元,生活越来越稳定和踏实了。 

  “打工时,我偶然发现河南的桑葚有潜力,就在那里试点。”袁帮华对记者说起他在河南投资种植的几千亩桑树,如今已经成林了。他把加工好的桑葚酒带到马源村来卖,很受游客欢迎。“感谢党和政府带领我们发家致富,让我们摆脱贫困。现在,马源村经济活跃了,生活改善了。”袁帮华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他家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 

  曾建平告诉记者,井冈山市立足当地红色资源、特色资源,大力发展茶、竹、桃产业,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和农家乐,促进群众增收。积极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使产品实现增值,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红色旅游也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魏成芳介绍,马源村通过整合马源太空莲产业,打造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基地、猕猴桃种植基地,成立井冈山市天湖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吸纳群众入股。以研学旅行基地为龙头,带动发展乡村民宿、高端民宿、太空莲和黄桃种植等产业,做大做长配套产业链,让每一户农户在产业链中都有收益,真正实现全域旅游、全民创业、全面小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明海英 

责任编辑:靖强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