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2月21日 04 版)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展陈。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鼎/摄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有一座颇具神秘色彩的寺院——承恩寺,始建于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建成于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在寺院面宽三间的山门殿上高悬着一块匾额,上书“勑赐承恩寺”,赐匾之人正是明武宗朱厚照。之所以说承恩寺具有神秘色彩,是因为其在建成后,朱厚照便下旨命令当地驻军、政府及周边百姓不得干预承恩寺内外任何大小事务,因此承恩寺虽为寺院,但自建成之日起从未开庙门、受香火、做道场。
清康熙初年,朝廷设立内务府造办处,并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最优秀的工匠进入宫廷服务皇家。清王朝覆灭后,造办处的工匠散落民间,在北京地区形成了包括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雕漆、京绣和宫毯在内的代表了当时手工技艺最高水平的八项绝技,史称为“燕京八绝”。2006年,承恩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曾经的“神秘古刹”已向人们敞开了大门。走进承恩寺,便能欣赏到一件件陈列整齐的“燕京八绝”精品。
“燕京八绝”与承恩寺结缘的故事要从2008年说起。那一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令世界瞩目。在此情况下,清宫造办处第六代传人柏群便向身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父亲柏德元询问,是否能够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让“燕京八绝”融合为一。然而父亲却对柏群说,“燕京八绝”各具所长,将它们合为一体谈何容易。话虽如此,但柏群依然认为“八绝”融合必将有利于它们各自的发展,于是他把当时的“燕京八绝”国家级传承人与工艺美术大师的“二代传人”召集在一起商量此事。最终,这群心怀志向、富有热情的年轻人一拍即合,决定“抱团取暖”,共同努力推动提升“燕京八绝”的品牌知名度。2010年,北京燕京八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同一年,北京燕京八绝艺术馆在承恩寺落地。宫廷的建筑与皇家的艺术“走”到了一起,顺理成章,又相得益彰。
“2015年,我们又成立了北京燕京八绝协会,聚集了近100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2020年,经过10年的努力,北京燕京八绝艺术馆正式升级成为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是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平台,也是一个‘非遗’的传承平台,体现了传统国粹的保护以及‘非遗’的活态传承。”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馆长柏群介绍,目前,博物馆内正在陆续完善八个“大师工作室”,就像传统工艺美术企业的“前店后厂”,既展示作品和文脉,又能够让来宾和游客亲身感受、体验国粹技艺。柏群说,这便是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让传统“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最好体现。
依托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北京燕京八绝协会至今已举办了超过500场主题文化交流活动,活动不仅在博物馆内举办,还走进了学校、机关、社区、军营等,在最广阔的范围宣传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进校园的时候,我们会让广大青少年近距离地感受传统手工艺。我们还在大运河文化带、长江经济带上的主要城市进行作品展示和公益展演。我们还走进了粤港澳大湾区,也走出了国门,在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留下了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足迹。我们这样做既是在传播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也是在助力中国优秀文化在当下这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发展环境下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谈到与中国青年报社“温暖一平方”的结缘,柏群期待通过这一平台使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感受国粹、体验技艺、交流思想、携手共进的舞台。“温暖一平方虽然听起来是一平方,但是方寸之间自有天地。《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当代青年的大舞台,为很多优秀的青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为他们助力,让他们在媒体平台、文化平台上展现特色,绽放异彩。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的资源是属于全社会的,这样的一次携手,可以让彼此的优势资源得到互动,让更多青年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下,更快、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2022年02月21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