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4月6日消息(记者 张海东)四月的大美青海,春天的风由东向西一路吹拂着,吹开了花朵、吹绿了枝头、吹融了冰雪,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也在春风中褪去了一个冬天的冰封,再一次迎来了碧波荡漾、万鸟飞翔的美好时节。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
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3月27日卫星遥感监测发现,除青海湖北部沙柳河入湖口处尕海及海晏湾、洱海附近尚存在浮冰外青海湖大部分水体已解冻。自3月19日青海湖开始进入解冻期以来,青海湖流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去年相比均偏高,极大风速与去年相比也有所增大,气温偏高和风速偏大加速了湖冰的解冻进程。3月30日至31日,青海湖流域出现了降雪天气过程,湖冰完全解冻进程受到一定影响,预计4月上旬青海湖将完全解冻。
青海湖开湖,即指青海湖湖面每年由封冻至完全解冻的自然现象,开湖也可以分为“文开”和“武开”两种。“文开”是指随着气温的升高冰面逐渐变薄,慢慢融化自然解冻的过程,“武开”则指冰面在大风影响下融解、挤压,互相挤压的冰层在湖边堆叠成各种形态的冰坝,响声雷动,声势浩大。无论是“文开”还是“武开”,都与青海湖流域的温度和风速密切相关。青海湖湖冰的封解冻过程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带来的震撼美景,更重要的是湖冰封冻解冻历程与气候变化联系密切,能够直观反映当地冬季气温、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同时,也可以反映该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状况,其长时间序列的变化亦可作为研究气候变化的替代资料,是评估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据。2022年3月14日,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青海湖开始出现解冻迹象,鸟岛、铁布卡湾、黑马河附近湖体出现小范围解冻和冰裂,较上年提前14天出现解冻迹象,为了更加科学准确的监测青海湖湖冰物候的变化情况,青海省气象局制定了《高原湖泊湖冰物候遥感监测技术》地方标准,规定当湖泊表明连续5日有液态水域且面积≥湖泊总面积的10%时以该5日的首日作为开始融化日,即开始解冻日。
通过持续动态监测,3月19日,青海湖解冻水体面积达到604.5平方公里,超过湖体总面积的10%,且之后连续5日湖泊表面的液态水域面积均超过湖体总面积的10%。因此,按照标准的规定表明今年青海湖于3月19日开始进入解冻期。
航拍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远山上依然有皑皑积雪(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冰雪退去(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在风与阳光的作用下冰雪开始消融(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青海湖尕海堆积如山的湖冰(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尕海开裂的冰面(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成群的棕头鸥回到了青海湖(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消融的冰雪(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青海湖从春风中醒来(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鸟儿的家园(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湖面上成群的斑头雁自由自在(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大白鹭在湖边湿地筑巢(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回到青海湖家园(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青海湖畔的草原上恢复生机活力(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自然画卷(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沉寂了一个冬天后的青海湖被汹涌的波涛唤醒(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碧波荡漾青海湖(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壮美无垠青海湖(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