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文博热持续升温 宝藏城市开启“古建冒险”

发稿时间:2024-06-11 09:02: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大隐隐于市的“国宝”们正在静悄悄地等待被发现。

  去年秋天,一场“古建冒险”带火了山西。游客们化身访古人,沿着文旅部门设计的晋北打卡路线,举着精美小册子前往庙宇盖章打卡,还爬进古塔内部cos“显眼包”雕像神态、听守庙人讲故事……各种各样的新奇玩法,带动山西旅游热度持续飙升。

  今年,更多古建城市向游客们发出邀请。运城、福州、开封等地正在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新晋热门古建城市。

  九座城市推出探古线路 年轻人热搜“古建故事”

  古建是个“笨”东西?社交平台上,该话题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山西古建的‘笨’,笨在满世界钢筋水泥了还以榫卯为尊,古建守庙人更‘笨’,为心中那点信仰,把半生献给古老的建筑。”——可正是这样的“笨”,才让人们得以看见中华古建的瑰丽一面。

  今年5月至今,山西、河南、福建三省文旅部门联合社交平台小红书,发起古建进阶指南话题活动,推出概念视频《古建是个笨东西》,并落地覆盖九座城市的3条进阶探古线路和配套集章打卡活动。新奇有趣的打卡玩法,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探索“古建故事”,并带动“搜集古建”相关话题曝光量破2.5亿,运城、福州、开封等地成为站内新晋热门古建打卡地。

  徽派、京派、苏派、晋派、闽派、川派……中国古建筑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早已自成流派,并树立了多样的风格。在“搜集古建”的热度中,学习古建筑知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屋顶的“五脊六兽”指什么?建筑也有“门当”和“户对”?石狮子的公母如何区分?这些问题都能轻松在热门话题中找到答案。

  文化底蕴深厚 古建旅游成出行热门趋势

  泉州被称作“众神在人间的办事处”,是中国唯一以整座城市之名入选的世界遗产,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在其6.4平方公里的古城范围内,纵横交错着173条街巷,也被年轻人称为最适合以City Walk方式旅行的城市。

  太原的晋祠则让古建爱好者感叹“五千年很远,山西却很近。”这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不论是金刚怒目还是侍女含笑,都是千年来不曾改变的模样。

  去年十一期间,小红书上的山西古建入门指南、探访山西守庙人等话题活动,让“山西古建”成为了访古人最热门的寻宝地。活动期间,大同的搜索上涨了2240%,更成为了去年十一期间站内热度蹿升最快的“新宝藏地”。

  而从去年十一至今,古建旅游的热度还在节节攀升,成为新的出行热门趋势。今年的古建进阶指南话题活动选择山西、福建和河南成为首批推广宝地,是基于这些城市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古建资源:山西被誉为“地上文物之库”,保存了众多古建珍宝,去年的“山西古建入门指南”选择了入门的晋北线,今年则拓展了晋南线,从大热的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一直到永乐宫、解州关帝庙等;福建的福州、莆田、泉州等地有明清古建与宋代木构交相辉映;河南除了龙门石窟,还有繁塔、阳台宫等古迹,古建旅行的种子可以在这些目的地开花。

  在线下玩法方面,流行的古建集章打卡玩法依旧继续:将知名古建爱好者高赞的古建做成打卡印章,串联起三省九城路线。打卡本上详细介绍每个古建亮点,不仅具备趣味性,也可作为一本“古建搜集指南”,让线下活动在具有可玩性的同时,也提供了可“边玩边学”的知识科普。

  打卡本边走边盖章 新玩法助力古建旅游破圈

  为了进一步助推当地古建的热度,今年社交平台还特别邀约知名博主们,前往体验山西晋南线路,提前分享沿线古建内容和打卡本玩法,并以此渗透古建爱好者圈层,让山西等地古建被更多人知道。

  打开封面精美的山西《古剑奇谭》打卡手册,内页是按照路线和城市顺序排列好的打卡地:从运城、临汾、晋中到太原,每一处都选择当地某个经典元素制作成了印章:卧佛寺的“先躺一步”,双林寺的“全国最帅韦陀”,关帝庙的“做人就是‘勇’一点”,无一不让人忍俊不禁,开口称妙。

  博主@午夜飞行VC的系列播客节目《晋南行记》登榜小宇宙五一假期推荐榜,引发古建爱好者圈层共鸣;中国摄影艺术家孙郡也为此到访山西拍摄古建。博主的打卡笔记引起了许多网友自发当起“自来水”宣传推荐,不少游客专程因为打卡本而重走晋南线集章。几乎每一篇古建笔记的评论区都会有“想要这个打卡本,去哪领?”的声音。

  在热门话题带动下,多个古建城市在社交平台的热度增长迅猛:新晋“网红”运城,搜索同比增加近900%;泉州搜索同比增加近200%;洛阳搜索同比增加近170%;开封搜索同比增加180%;福州搜索同比增长超120%。

  避开热门经典 寻找“小众路线”

  在持续超过一个月的古建旅游风潮中,网友的“热捧”不仅提升了当地景点的热度,还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新玩法,让原本历史悠久、面目严肃的古建,拥有了生动、趣味的新切面,拉近了和当代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其中,避开热门经典路线,分享“小众玩法”的古建“攻略”颇受关注。

  在福州,有人发现,俯瞰“福州四大园林之首”芙蓉园的最佳机位,是在一墙之隔的酒店;有人分享,避开人挤人的西街,去南洋风情的百年古建,哪些拍照点位最“出片”;有人发掘,热闹的三坊七巷旁,就隐藏着一座南方最古老的木质建筑——华林寺大殿。

  在北京,位于先农坛内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被网友称为“被严重低估的地方”,这里最不能错过的是位于太岁殿顶,有着最美天宫藻井之称的镇馆之宝“隆福寺藻井”,它是国家一级文物,属于明代建筑。藻井分为六层,每层圆形主框架上都雕刻了精美的云纹图案。

  打破“刻板印象” 发现古建城市新风景

  不仅是小众路线、独特机位,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静谧之地,鲜少认知的历史典故,也被慧眼的网友们挖掘了出来。

  有网友发现,在洛阳的白马寺300米旁,还有一座号称“中原第一比丘尼道场”的齐云塔院;还有网友发现,全国最漂亮壮观的山陕会馆,居然在河南。

  在开封,有人惊叹于清代的彩绘木雕,有人强烈安利元代道观,有人发掘藏在公园里的开宝寺塔,有人分享参拜古树的时候和石雕佛像的“探塔”奇遇……

  这样的玩法分享,也让城市宝藏缺少有人知的一面,被游客们发现、看见,并吸引他们留下。

  比起热门的泉州,周边高铁不到半小时的莆田,也被视为还未被充分发掘、深受刻板印象之苦的宝藏城市。

  在莆田,有人给出了“民间第一大厝”的木雕观赏指南;有人列出一日游City walk的路线,从南山广化寺、释迦文佛塔、东山报恩寺,一路经过妈祖祭祀的东山湄洲妈祖行宫、始建于宋代的绶溪古桥、号称“东方威尼斯”“涵江小上海”的东方二十五坎……

  古建“听劝”增加曝光和游客“双向奔赴”

  游客们对“古建进阶”玩法的持续探索,不仅持续让城市旅游的面貌变得更加立体、丰富,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当地文旅业态。

  自从去年古建游成为热门趋势之后,社交平台上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允许拍照传播。而山西省文物局也十分“听劝”,把景点原本“禁止拍照”的规定改成“禁止开闪光灯”,并加大了透传力度,在科学指导、不损伤文物的前提下,真正意义上开放了游客拍照传播,和游客“双向奔赴”。

  五台山的佛光寺南禅寺、平遥双林寺、长子县的法兴寺和崇庆寺……借助高清镜头,更多瑰丽文物有了“曝光”的可能,能将千年雕塑的美丽分享给更广阔的世界。

  话题活动和网友分享,帮助当地文旅深入发掘城市更深层次的风景,探索和传播城市旅游的新形象。可以预知的是,社交平台对城市文旅的助力仍将继续,让城市文化的多元魅力得以充分展现,让每个人的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文/本报记者 陈斯

责任编辑:靖强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