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慢旅游”兴起 旅游业转型升级不能“慢”

发稿时间:2024-06-17 08:08:00 来源:羊城晚报 中国青年网

  □戴先任

  30小时往返1300公里、“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曾经备受年轻人青睐的“特种兵”旅游,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花销,打卡尽可能多的景点。现如今,不少游客作出了与之相反的选择。他们有的住进大理的小院,每天在古镇闲逛、坐在田埂边吹风;有的在成都的老巷子里漫步,感受地道的巴适生活……不考虑景点多少,不特意规划行程,追求随心和无计划的慢旅游为何吸引人?(6月16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而越来越重视旅游体验。从看山看水走马观花,升级到了赏山赏水赏文化,“慢生活”度假游、慢旅游、溯溪、写生、徒步、登山等,越来越受到青睐。

  游客对“深度游”的需求与时俱进,慢旅游应运而生,这也促进旅游经济逐渐转型升级。如一些旅游景区及时转型,重视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更重视文化内涵的开掘,完善文旅产业链,探索“旅游+”模式;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也发展起了乡村游,建起了农家乐,吸引了众多城市游客前往,既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农村旅游旺盛的消费需求,还盘活了农村的闲置资源,还有利于解决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游客的脚步“慢”了,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不能“慢”。比如要摒弃过去的“门票依赖症”,不再玩“圈地收费”“捆绑收费”的把戏,也不能任由一些无良商家、无良旅行社欺诈消费者。类似问题在不少景区长期存在,不仅损害了广大游客的正当权益,也影响了旅游行业的长远发展。景区要真正以游客利益为中心,升级产业经济,让景区变得“耐看”“耐玩”,让游客有在自己景区“慢”下来的理由。

  “慢旅游”兴起,更加考验旅游目的地的“耐看度”。品质才是旅游业的灵魂,不管是什么旅游形式,只有重视品质,重视消费者权益,重视消费者体验,才能留住游客,才能擦亮旅游名片,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站住脚跟。

责任编辑:张晰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