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斯科马丘比丘古城 资料图片
印加陶罐 资料图片
印加黄金神像 资料图片
印加黄金面具 资料图片
马丘比丘“秃鹰神殿” 资料图片
11月5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前夕,一首中西双语歌曲《太阳升起的舞蹈》在秘鲁南部古城库斯科回响。这首歌曲唱出了秘鲁的印加文明与中国的古蜀文明之间跨越时空的奇妙缘分,安第斯文明古国千年的神秘面纱被徐徐揭开。
一、印加之光 太阳节的金色颂歌
印加文明是南美洲历史上最辉煌的文明之一,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拉丁美洲三大古文明。它兴起于秘鲁安第斯山脉地区,存在于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15世纪达到鼎盛,彼时印加帝国的疆域覆盖现今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和哥伦比亚,成为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最大的帝国。印加文明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系统,印加人建造农用梯田,精心培育玉米、马铃薯等多种作物,实现了农耕与畜牧的完美融合。它还拥有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体系,印加人修建了库斯科西北的马丘比丘城等宏伟壮观的巨石建筑,制作了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和金属加工品,发明了独特的吉氆记事结绳。然而,由于内乱和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印加文明在16世纪初逐渐衰落并最终灭亡。
“黄沙和泥土都掩埋着传说
古城的故事就写到失落
巨石的城池保持几千年沉默
黄金面具一个字不说”
歌曲的首句带我们回到秘鲁辉煌的印加时代。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人们翩然起舞;在安第斯山巅,他们仰望遥远而神圣的太阳神。
中国和秘鲁同为太阳文化的发源地,都孕育了太阳崇拜与太阳神的传说。在中国的传统神话中,羲和、东君、太阳星君、金乌等神灵象征着太阳,三千年前的古蜀金沙遗址曾出土了象征太阳神鸟的精美金饰。而在秘鲁的古印加文明中,太阳神印蒂被奉为印加人的祖先,是创世神维拉科查之子,更是整个印加帝国的守护神。古蜀与印加,虽相隔万里,却因太阳崇拜这一共同的精神信仰而联结在一起。
印加人通过观察天体尤其是太阳和月亮,制定了用来测量时间的印加历法:太阳历和月亮历。其中,太阳历以太阳运行周期为基础,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30天(3周每周10天),每年另加5天,共365天。印加人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确定季节更替,安排农事活动。他们在库斯科城周围设有十二根称为“苏坎卡”的柱子,按每个月的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位置排列,用以宣布节日以及农作物播种和收获的时节。这种历法不仅反映了印加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太阳在印加社会、农业和宗教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在印加文明中,太阳神的祭典成为一年一度的盛大庆典。印加人将每年六月的冬至日定为太阳节,象征着太阳神的“重生”。这一天,人们虔诚祈祷太阳的归来,祈愿来年五谷丰登,并迎接新年度的轮回。
彼时,印加帝国的版图广布于整个安第斯山脉,太阳节因此也成为安第斯地区众多民族的共同节日。印加时期,节庆活动通常持续半个月,所有居民齐聚华卡伊帕塔广场(现今的库斯科武器广场),在那里举行声势浩大的庆典。来自各地的部族首领身着华丽服装,佩戴彩色羽毛、金银冠饰、耳环耳盘、项链披肩等装饰,一同品尝奇恰酒。之后,所有人前往科里坎查太阳神庙敬拜太阳神,再返回广场举行祭拜仪式。一路锣鼓声震天动地,人们载歌载舞。抵达广场后,人们在祭司的指引下献上美食佳肴和神兽等祭品,表达对太阳神的崇拜与敬仰。
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后,太阳节被视作异教崇拜被迫中断了数百年,但许多印加习俗在偏远山区得以保存,民间仍以各种形式延续着对太阳神的祭拜。直到20世纪,随着秘鲁文化复兴运动的兴起,在政府的推动下,为了保留当地文化传统并促进旅游业发展,库斯科的太阳节庆典得以重启。不过,为了凸显文化特色,突出其观赏性,政府对节庆的形式和路径进行了一些调整。如今,每年六月太阳节时,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表演者列队从库斯科的科里坎查太阳神殿出发,途经象征历史辉煌的武器广场,最终抵达远郊的萨克塞华曼卫城。队伍前方是代表太阳之子的萨帕·印卡和他的皇后科娅,二者并行,象征太阳与月亮、男性与女性的平衡。紧随其后的是印加的高级祭司团,负责主持仪式并向太阳神献祭。祭司团后是印加贵族和皇室的代表,贵族的列队强调了印加帝国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性,他们穿着象征权力的精美服装,也展示了帝国的富庶和文化精髓。此外,队列中还有战士、农民、工匠和男女舞者,亦有精心挑选出来的“太阳贞女”,她们穿着洁白或彩色的传统服饰,象征着纯洁和对太阳神印蒂的忠诚,手持鲜花、谷物或其他象征丰收的物品,表达对大地母亲帕查玛玛的感恩与祝福。
庆典在表演队伍抵达萨克塞华曼后达到高潮,如同一场视听盛宴。音乐从低沉的鼓声渐渐上扬,笛声仿佛山谷中的微风般飘荡。伴随着节奏强烈的鼓声和悠长的号角声,表演者队伍护送“印加王”的御辇缓缓进入广场。御辇上,扮演萨帕·印卡的男演员身披金色斗篷,头戴太阳形王冠,神情肃穆威严。广场两侧,身穿五彩服饰的舞者随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手中的彩旗与羽毛饰物随节奏飞扬,交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画面。蓝天白云下,萨克塞华曼城堡雄伟的石墙映衬着盛大的仪式,羊驼在象征性的祭祀仪式中被牵至祭坛前献祭,祭司手持圣器,用庄重的仪式语言向神灵祈祷,虔诚祈求丰收与和平。
现代版的太阳节保留了古老仪式的精髓,人们还将历史研究和当代视角相结合,使之焕发新生,成为秘鲁最重要的文化盛典之一,且声誉远播,成为南美洲仅次于狂欢节的第二大节日。对于秘鲁人而言,太阳节不仅是对过去辉煌文化遗产的纪念,更显示了当今社会的进步,表达了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二、黄金面具 印加文明的永恒低语
《太阳升起的舞蹈》这首歌中,“黄金面具”将古蜀文明与印加文明再次联结。除了太阳神鸟金饰和青铜立人,黄金面具是中国古蜀金沙遗址中最令人印象深刻、最为精美的文物之一,反映了古蜀文明对金器的崇拜。三千多年前,古蜀的金沙人通过披沙拣金,铸造出太阳神鸟金饰、黄金面具等,表达对日月神灵的崇敬。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印加文明中也曾有过黄金面具,它们是印加文化遗产中最令人瞩目的艺术品之一,广泛运用于与丰收、丧葬及神灵崇拜有关的重要仪式。
印加面具不仅仅是艺术品,还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之中,与安第斯地区的宇宙观紧密相连。印加人视宇宙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面具则成为人类与印加宇宙三大界域——象征神灵世界的哈南帕查、象征凡间的卡伊帕查以及象征亡灵与灵魂世界的乌库帕查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各种庄严神圣的仪式中,这些面具被赋予了超自然力量,它们不仅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让祖先之灵得以显现的桥梁,更是神灵意志的具象化象征,被视作实现生命转化的工具。面具上刻有太阳神印蒂、大地母神帕查玛玛,以及美洲狮、秃鹰等神兽的形象。佩戴者通过与面具的神圣化身合一,获得不同神灵的庇佑,实现生命力的传递,从而穿梭于三个界域之间。印加人相信,祖先不仅影响着部族的福祉,还能在神灵面前为后代祈求庇护。于是,祭司、巫师或部族统领会在仪式上佩戴面具,将祖先的护佑与指引带给当世之人。在太阳节等重要节庆中,由舞者佩戴面具,重现神话故事,借此在人与神灵之间建立联系。而在丧葬仪式中,面具则是生命终结与灵魂启程之间的桥梁,它既是对逝者生命旅程的告别,也是对其灵魂踏上新旅途的指引。人们相信,面具能引导亡者的灵魂进入另一个世界,实现与神明世界的沟通,人们用面具寄托了对逝者灵魂能够顺利穿越至彼岸世界的深切期望。
与玛雅或阿兹特克等其他前哥伦布时期文明的面具相比,尽管印加面具的数量不多,但其制作材料却相当多样,包括黄金、白银、铜、木材和宝石,且每种材料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既反映佩戴者的身份,也与仪式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其中,黄金面具尤为珍贵。黄金被视为“太阳的汗水”,在印加人眼里最为神圣,象征着太阳神的力量与光辉,通常用于祭祀太阳神的典礼或皇室成员的葬礼;白银面具与月亮相关,常用于与生育和自然的周期性变化如季节更替、月相盈亏等有关的祭祀活动;铜和青铜面具多用于小型仪式,或被放置在贵族与武士的墓葬中陪葬;木雕面具则适用于轻巧灵活的仪式舞蹈。有时,印加人会在面具上镶嵌绿松石、青金石、紫水晶等宝石,它们同样被认为拥有神圣的力量,如绿松石象征着天与水,与生命的循环和再生相关,青金石象征权力、财富与智慧,紫水晶则被认为具有灵性和保护作用,在仪式中用来呼唤神灵保佑。可见镶嵌的宝石面具多用于与自然、治愈及丰登有关的祭祀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印加文化,在秘鲁的古文明中,黄金面具在西坎文化中出现最频繁。该文化的黄金面具以精致的工艺著称,通常具有神秘的面部特征,如大眼睛、抽象的面部表情和装饰性的耳环或头饰,主要出现在高等级的墓葬和宗教遗址中。它们不仅代表地位和权力,也被认为具有护佑灵魂的力量。
如今,许多印加帝国的黄金面具被收藏在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如秘鲁利马著名的拉科博物馆,那里的面具以其复杂的黄金、白银及宝石工艺展示着印加艺术与众不同的美及其精神内涵。尽管之后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极大改变了印加的文化与艺术表达,但许多印加原始艺术的风格依然留存至今。在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等安第斯国家的传统节庆与当代民间艺术中,仍能看到印加面具的身影,尤其在安第斯舞蹈和庆典中,面具将古老仪式与基督教元素和欧洲文化交织在一起,生动反映了当代秘鲁文化的多元样貌。
“黄金面具一个字不说”,却默默守护着古老文明的一切,见证着岁月的流逝和文明的变迁……
三、神兽之灵 穿越时空的相互守望
“追随着神灵的神兽托举着天
大祭司怎么沉睡在神殿
没有文字记录过的神圣祭典
却成为了我们的纪念”
《太阳升起的舞蹈》歌唱着古蜀文明与印加文明的另一个神秘的呼应——“神兽”,这些跨越时空的生物,象征着智慧与力量,共同承载着两个古老文明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
在古蜀文明中,神兽的形象丰富多样:有蹲伏如狮的青铜神兽,展翅欲飞的四翼小神兽,还有圆筒腰身的猪鼻龙和体型庞大的石犀,它们不仅展示了古蜀人在艺术创造上的卓越才能,更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宇宙的理解和宗教信仰。在印加文明中同样存在着多种神兽,如秃鹰、美洲狮、蛇、骆马、羊驼和猫头鹰。印加人崇拜它们,认为这些动物拥有智慧和美德,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灵,更是印加宇宙观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象征。
其中,秃鹰、美洲狮和蛇被印加人视为最神圣的三种动物,分别象征天界、现世和亡灵的世界,这一象征体系被称为“印加三位一体”。印加人与自然有着深厚的联系,他们对这些动物的崇拜源自对其特性和行为的解读。
秃鹰是一种体型庞大、羽色乌黑的鸟类,栖息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由于它能翱翔至五千米的高空,印加人相信它是唯一能够与天界众神和星辰沟通的生物,是连接天界与现世的神使,能引领逝者的灵魂进入永恒的国度。秃鹰因象征自由、力量和威严赢得了印加人的膜拜,被刻印在艺术品与宗教器物上。至今,秃鹰依然是安第斯地区的神圣象征。在秘鲁的一些村庄,人们一直举行以秃鹰为主题的古老安第斯仪式,称为“血祭”。而在马丘比丘,一座雕刻成秃鹰形象的神殿巍然矗立,显示了它在印加神明世界中的崇高地位。
安第斯美洲狮是南美洲独特的猫科动物,栖息于安第斯高山与热带地区,因其力量、智慧、勇气和灵活的身姿成为印加文化中的神兽,代表着统治现世的威权。印加首都库斯科的整体布局就呈现美洲狮的形状,头部位于宏伟的萨克塞华曼要塞,尾部延伸至科里坎查神庙。美洲狮与太阳神印蒂有着特殊的联系,印加人相信,美洲狮受到太阳神的庇佑,是守护天界与地界的神兽,保护着印加国王和统治者。它在自然界是强大、敏捷和凶猛的动物,某种意义上,美洲狮可被看作是太阳神力量在动物界的一种体现。如今,人们依然可以在秘鲁马努国家公园和库斯科的科查瓦西动物保护区看到它们,感受它们的自然灵气。
蛇在印加文化中象征着亡灵世界,代表着无限与循环,是从尘世到另一个维度的过渡。人们相信,灵魂在离世后进入由蛇所守护的冥界。蛇与掌控生育、农业与雨水的大地母神帕查玛玛联系紧密:蛇繁殖力强、能蜕皮更新,它的旺盛生命力与帕查玛玛的生育象征呼应;蛇代表地下世界,与帕查玛玛的大地属性契合;蛇在地下活动,被视为地下水的守护者,它也在地上活动,被认为能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的丰收,这些都与帕查玛玛对农业的保护相关联。此外,蛇不仅是大地与生育的象征,还经常以波浪或螺旋形式出现在印加的艺术与建筑中,象征着治愈的精神力量。同时,蛇也象征智慧,印加库斯科多处“知识之殿”遗址的墙壁上都刻有蛇的形象,显示出它在古印加宇宙观中的重要性。有时,蛇还被描绘为双头,象征对立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体现了印加人对宇宙多元性的独特理解。
除秃鹰、美洲狮和蛇外,骆马、羊驼和猫头鹰也在印加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骆马和羊驼是印加人生活中的重要帮手,为人们提供食物和衣物,帮人们运输工具和材料,因此它们承担着运送供品给神灵的职责,常被作为祭品献祭于印加庆典中;猫头鹰则因其与死亡、夜晚和超自然现象的关联,被认为是神秘力量的代表,具有穿越不同世界的能力。
印加人相信万物有灵,人与自然、动物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共生的纽带,更是通天达地的桥梁。通过对神兽的崇拜,他们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并传递着对生命奥秘的理解。
“纵目的神 还是虔诚的人
耀眼的金光神秘图纹
(都是谁的不舍)
夏至第一缕阳光
勇士的翅膀
守护着太阳门”
古蜀文明与印加文明遥隔万里,却在耀眼的金光与神秘的图腾中,共同书写着对天地的敬畏,呈现“和而不同”的精彩。当太阳升起,舞步在不同的国度彼此呼应。古蜀与印加的太阳神、金色面具和神兽穿越时空的守望,犹如中秘两国之间的友谊,在历史的长河中守护彼此。
(作者:孟夏韵,系外交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