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刘家峡恐龙博物馆拍照留念。
“快来看!这是咱们这里出土的恐龙化石!”王兴龙指着一块恐龙骨骼化石,轻声招呼一旁的伙伴。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的刘家峡恐龙博物馆内,一群游客正兴致勃勃地观看恐龙模型、化石。
王兴龙是永靖县本地人,从小就听过恐龙的故事。2024年3月,临夏世界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通过,刘家峡恐龙博物馆和恐龙足迹1号点化石保护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蛇年春节期间,临夏州、永靖县推出专题旅游线路,囊括“科学+艺术”特色产品。其中,“科学”部分,首推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王兴龙常年在外工作,趁着返乡过年,前来了解曾经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远古邻居”。
从外看去,刘家峡恐龙博物馆与周围山体的颜色浑然一体。馆内,刘家峡黄河巨龙、炳灵大夏巨龙等一一“亮相”。一些恐龙模型的下方装有红外感应设备,当有观众靠近,恐龙便“摇头摆尾”。不仅如此,在博物馆里,观众还能跟恐龙“赛跑”,与翼龙“遨游天际”……这些互动设备操作简便,为游客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博物馆外,一个长约60米、高约20米的刘家峡黄河巨龙模型静静矗立,与恐龙足迹1号点保护馆遥遥相望。博物馆馆长尤文泽介绍,恐龙足迹1号点揭露面积约1400平方米,产出4类23组共300多枚足迹,最大的足迹能容纳一个成年人躺进去,最小的还没有人的手掌大。“刘家峡的恐龙足迹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保存最好、种类最多的恐龙足迹化石群之一。通过恐龙足迹,我们可以了解恐龙的体型、生活习性、行进速度等。”
亿万年前的生命让人感动,千百年前留下的艺术宝库依然熠熠生辉。
离开刘家峡恐龙博物馆,王兴龙和朋友驱车1个多小时,前往炳灵寺石窟。沿途风光无限:丹霞地貌色彩斑斓、炳灵石林千峰壁立,黄河和洮河交汇处“一半碧水一半浑浊”,泾渭分明。
炳灵寺石窟建于西秦,距今已有1600多年,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等各代,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现存窟龛200多个、造像800多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1961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炳灵寺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甘肃三大石窟。与后两者不同,炳灵寺石窟分布在大寺沟两侧的红砂岩上,临近大夏河、洮河、黄河等重要水系的交汇处。这里没有大漠孤烟,而是与山水相伴。此外,相较于传统的泥胎塑像,炳灵寺石窟的石雕石刻数量众多、样式丰富,有的秀骨清奇,有的圆润饱满,眉毛、嘴唇精致细腻,神态生动,保存也更完整,反映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
“蓝色闪闪发光的是什么?”第8窟壁画上的一个小细节引起王兴龙的好奇。“这是中亚波斯风格连珠纹,蓝色颜料源于进口。”讲解员介绍,炳灵寺石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交融沟通,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艺术特征。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个艺术宝库,当地文保部门加固山体和河道,防止地震、泥石流、黄河水倒灌等自然灾害对石窟造成损害,2024年对石窟前的河道进行了清淤。
上午“穿越”到白垩纪,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下午回溯千年前,触摸艺术交融的历史温度。回程路上,王兴龙意犹未尽。
春节假期将至,永靖县围绕炳灵寺石窟、刘家峡恐龙博物馆等,推出不同线路类型,不仅囊括滑雪场、国家工业遗产刘家峡水电站、黄河文化博物馆和滑翔营地等点位,还包括新春灯展、黄河三峡冰雪节、西北社火展演、诗会展演、永靖花儿演唱会等“迎新年·贺新春”系列活动,邀省内外游客在旅途中领略大美风光,沉浸式体验西北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