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大梁山上“种”出新生活

发稿时间:2025-04-07 10:19: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青年网

  茶农在大梁山上的茶园里采茶。陈人华摄

  “蜜蜂采花满山岗,大梁关上妹望郎。一眼三百八十里,郎在深山打柴忙……”歌声从大梁山的薛家垭口传来。一个扎紧上衣的男人挑着担子,两筐堆得冒尖儿的包菜压弯了他的脊梁。他穿过山间岚气,脚步轻快,边走边唱。这里离烽火台和许愿坪都不远。当年的荔枝古道,已不见了骡马的蹄印,但盘歌还时不时响起。当年的盘歌唱世道艰辛,如今唱生活甜蜜。

  包菜刚从土里拔出,挑往篁嘉院子,招待从山下来的客人。院子原是过往商队经开县、过梁平、下万县时打尖的幺店子(四川方言,指路边小店),唐时为大梁关驿站。百姓的盐茶、贵妃的荔枝都曾从这里经过。千年兴衰更替,驿站已成精心打造的民宿,休闲又写意,吸引了大批城里人来这里吹吹风,吃吃农家菜,和原住民聊聊家长里短。

  随着“万达开”(重庆万州区、四川达州市、重庆开州区)统筹发展的深入,作为万州区、开州区、梁平区、开江县三区一县的中心点,大梁山脱颖而出。周末去大梁山打尖,带孩子认百草、野炊,夏天上大梁山避暑,成为“万达开”地区人们的休闲新时尚。当地抓住契机,开展盘歌赛、采茶等文旅活动,推广特色产品,吸引了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关注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一度沉寂的古驿关就这样孕育出新生活方式,成为鲜活的文化符号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地。

  “山中无甲子,桃花源中人”。这个季节,老川红茶的香气浸透了山的灵气,难怪采茶的人和炒茶的人脸上都格外明媚。篁嘉院子的茶曾经被驮往京城,受到皇帝的青睐,“篁嘉”名便由此而来。如今,新茶为百姓共享,山泉水路过的地方茶香氤氲,春花丛开。茶树上的小鸟难辨雌雄,歪脖子的桃树旁,垂丝海棠开得正旺。夜猫踩过的瓦屋爬满了正在打花苞的蔷薇,它们软软地扶着墙,趴着瓦。世界喧闹无比,大梁山也会发出声响,但那是自然和谐的,缓慢又悦心。南朝宗炳说: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大梁山的琴是时代在抚,是文旅在动。这响声是杏花的颤动,竹叶的飞舞,鸟雀啄食新茶,虫鸣螽跃。它们是自然和谐的韵律,更是驿道古今的交响。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大梁山是野的、自由的,并不拘泥于公园式的端庄。恰是这种返璞归真的味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在文旅活动中获取疗愈心灵的良方。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是从农村走向城市,见多了郁金香和玫瑰后,更想念油菜花和野豌豆,吃多了牛排和沙拉后,更怀念回锅肉和八大碗。在大梁山,下地摘菜、洗菜、下锅,无比寻常的生活场景,却令游客分外享受。这个过程里有童年的自在,也有“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安然。

  触摸得到的田园诗意,正是大梁山的独特吸引力。人们选择到这里“种”下自己的故事:他们在这里弹琴、唱歌、插花、写字、作诗、品茶、听落花;他们在这里吃刚腌的儿菜,配上一盘豆笋回锅肉、野葱鸡蛋汤,品到的是无法言传的美妙。

  最喜这里月夜安宁,清澈的夜空有最壮丽的星河、最明亮的皓月。那些彻夜不眠的星光,从烽火台向老屋顶流淌,整个院子被星辉淹没,人也被星光涂抹着。突然对“披星戴月”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它们曾经“淹没”过古驿道,如今,它们穿越时空,轻抚心灵。我也想大声唱首盘歌,伴着歌声走进一个安然美好的梦。

责任编辑:张晰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