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位于山东半岛东海岸的威海市游客量逐渐攀升。在威海知名的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上,外地号牌的小汽车络绎不绝。这条公路不仅是交通线路,也是游客了解威海海洋民俗文化的载体。
威海市环海路观光巴士融交通、观光功能于一体。 苏锐 摄
聚焦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旅游功能融合的目标,过去几年,威海市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融入精致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以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高品质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
数据平台成为“智慧大脑”
打开“图游威海”服务平台,游客能看到20余类2100多个点位的旅游信息、7000余个旅游产品,配合VR云导览,就能享受全景式、全链条的优质便捷服务。
河北石家庄自驾车游客邵军告诉记者,威海市对数字旅游信息的关注让人印象深刻,对大家熟知的旅游资源和线路,“图游威海”平台都会做清晰标记,而且有详细的停车、住宿、就餐等信息。
聚焦精准服务,威海市近年来持续打造智慧化旅游信息综合平台。通过建设“城市大脑”旅游数据平台,整合游客流量、消费习惯等数据,为优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创新智慧旅游管理路径,建设文旅监测平台,实现A级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等380路视频全覆盖,打造“实景三维+数字孪生”的智慧商圈管理模式,集成安全预警、客诉分析等功能,开发“千里山海平安游”小程序,实现智能监管和数字化治理。
聚焦游客诉求,威海市2023年以来研究出台了21项旅游配套政策,建立14项统筹推进机制,市、县、镇(街)三级联动,形成全市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打造了“一路十八湾”IP体系,升级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打造23处文旅驿站,串联起90%以上的文旅资源。
游客所需就是努力方向
这两年到威海市旅游的自驾车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威海城市规模有限,但游客很少遇到停车难的问题,原因何在?答案在于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便捷威海”理念。
为了给游客提供舒心体验,威海市着力营造细致温情的旅游服务环境,比如新增美食街,推动温德姆花园等高品质酒店投入使用,引入智慧停车平台、车流识别系统,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建设755个规范化旅游厕所,鼓励商户免费开放卫生间。
同时,威海市相关部门大力推动“畅行威海”理念落地,实施“六站一体”提升工程,高铁站人车匹配时间压缩至3分钟;开通夜游巴士、定制公交,建成适应City Walk新需求的45公里电动自行车专用道。
聚焦“乐游威海”“乐购威海”,威海市推进“文旅+百业”融合发展,烟墩角村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为全省唯一;打造两大国家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增添城市热度和活力;连续开展7届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打造综合支付示范服务区和无障碍支付商圈,举办旅游商品大赛,间接拉动消费年均近1亿元。
涉旅问题快速联动处置
日前,为全力保障外地游客旅游体验,威海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将服务前置,联动多个涉旅部门,在海岸一线相继挂牌并投入使用6处旅游纠纷速调中心。半月湾、刘公岛等热门景区内已有镶嵌着警蓝标识的调解站点,公安、文旅、市场监管、司法等部门联合入驻,以“矛盾不出景区、纠纷就地化解”的治理新实践,为“千里山海全域旅游”发展布局注入平安动能。
近几年,威海市首创涉旅问题快速联动处置机制,开展“好客威海”文旅服务提升行动,游客紧急诉求数量同比下降48%,办结率与满意率均达100%;出台文旅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建立全省首个文旅信用互认联盟;探索打造旅警合作新模式,开展无人机常态巡航,构建中心城区“10分钟急救圈”;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联合执法检查,重点规范电动车安全和民宿管理等,开展行业技能比武、志愿服务等,持续提升“精致城市 好客威海”品牌影响力。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宏妮介绍,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融合,对文旅产业发展而言是大势所趋。今年,威海市将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增强公共设施服务效能,加快智慧景区、场馆和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完善旅游集散中心、自驾驿站等配套设施及服务,同时创新文化场馆服务模式,打造10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构建主客共享的文旅体验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