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间大瓦房住着特舒服,院里有菜园,村里有公园,开车20多分钟就能到南三环……66岁的城里人范守杰,这样形容自己和老伴儿选择的“乡村慢生活”。老范的孩子们也都把这长租来的乡村小院当成了“生活新基地”,有时间就来聚聚。
这几年,京郊不少乡镇转变了发展思路——从过去简单地通过农产品、农家乐推介京郊一日游,到现在依托自然环境、农场、民宿,把“慢生活”当名片,全力吸引游客多住些日子。由此一来,村里的不少闲置资产被盘活,村民收入、村集体收入都提高了,村里村外的年轻人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李家场村 吸引城里人来当“农夫”
老范已经搬到大兴区魏善庄镇李家场村4年了,房子独门独院,小菜园里长着水灵灵的茴香、大葱、豆角、茄子、西红柿……种这些菜,老范坚持不打药、不用化肥,追求“纯天然”。
过去在城里住楼房,退休后的老两口为了解闷儿,也曾经试着在客厅用花盆种菜,但没怎么成功过。来到村里,跟新街坊们一聊才恍然大悟,“这菜要想长得好,得有阳光雨露滋润,还得通风透气。”老范说,村里清静、生活节奏慢,适合种菜、养花,更适合养老。
李家场是个只有不到100户人家的小村。这几年,至少有20户城里老人搬来养老。大家最看中的,都是村里的环境:干净的柏油路上划着车位,旁边是蔷薇、雕塑、彩绘……一位村干部说,甭管是本村村民还是外来租户,房前屋后随便种菜种花,只要能起到绿化美化效果,不堆放杂物影响村子整体环境就好。村北头的25亩集体农田,也化身成一块块“智慧一分田”,吸引更多城里人来当“农夫”。
李家场是北京首批“百千工程”示范村、首批“花园乡村”试点村,拿着市区两级的专项支持政策、资金,李家场村这几年一直在发展“田园牧歌”休闲农旅产业。
一家名为“旺饺”的饺子馆,4个月前在村里正式开业。这家店只经营10种饺子,全都是素馅,大部分食材取自本地有机农场。店主田丽琴说,她的目标客群是那些喜欢品尝“自然味道”的城里人,“从南三环开车过来才20多分钟。”她说,村里还给饺子馆免了一年租金。开业短短100多天,速冻后的水饺通过电商已销往全国多个省份。
食用菌是李家场村发展多年的特色产业。00后村民李震熟悉父母从事的菌菇“老本行”,又在校园的学习和实践中看到了市场的新需求。2023年,李震回到村里创立了家庭农场和自有品牌,还面向亲子家庭开展研学课程,让游客进一步亲近自然、体验田园乐趣。“以前,父辈种地靠天吃饭,现在要靠技术。”父辈的经验和李震的理念相结合,让种了几十年的菌菇有了新模样。
沙古堆村 古老运河焕发新活力
北京东三环国贸,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中,32岁的曹艳红陷入迷茫与焦虑。头天夜里的一场冰雹,差点让老家的樱桃绝收,电话里,父母说话带着颤音。
这一幕发生在2016年夏天。自那以后,曹艳红利用业余时间,经常到平谷、怀柔、秦皇岛等地学习农产品销售、民宿运营的经验。2019年,她下定决心,辞去了城里广告公司的高薪工作,回到通州区西集镇沙古堆村创业。
沙古堆村毗邻大运河,被誉为“京郊樱桃第一村”,过去主要靠采摘、农家饭吸引游客。曹艳红回家后带来了新思路,她利用广告专业知识,拍视频、做直播卖樱桃,把自家的30亩农场拿出来供游客体验种植,还改造了老房子准备拓展民宿业务。
最开始,村里人不理解,“拍拍视频就能把樱桃卖出去?”当看到民宿花不少钱装修,但不吊顶,梁都露在外面,质疑声更大了,“这样的房子真有人愿意住吗?”
回村第一年,曹艳红就做出150万元的樱桃销售额。民宿也抓住了环球影城的溢出效应,拿到了票务代理权,还提供免费往返环球影城的接送服务。很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挤满了她的民宿。
沙古堆村的“慢生活”,在曹艳红的带动下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大娘在厨房施展厨艺、大爷在农场帮忙种植、小姑娘打理民宿、小伙子开车接送游客……更让曹艳红开心的是,西集镇已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百千工程”10个示范片区名单,沙古堆村里的民宿,也从她一家变成了多家,古老的大运河畔,越来越有新活力。
上英水村“煤乡”实现绿色蜕变
从西三环向西出发,驾车扎进太行山区,城市的焦躁与喧嚣抛到脑后,眼前出现的高山、河流让人神清气爽……只需1个多小时,就能抵达房山区佛子庄乡上英水村。群山环抱中,上英水村云隐里民宿接待中心,阳光透过落地窗铺满地板。
上英水村清代成村,民房顺着山势错落而建,全都是石板瓦房,紧凑排列,有种原生态的自然美感。村庄的最高处有座真武庙,旁边是云隐里民宿院落和登山步道。
“避开城市热浪,住进云隐里民宿。晨起可观日出,夜伴虫鸣入眠。下雨了,坐在屋里就能看云海,仿佛整个人都隐藏到了云朵之中。”在社交媒体上认证为“城市体验官”的一位博主这样分享。
英水沟联合党总支书记、上英水村党总支书记赵玉才说,上英水村紧挨着国家AA级风景区银狐洞,村内植被覆盖率超过90%,已经改造完成了50套院子,主打“山村慢生活”,一院一管家,“因为村里生态好、景区游玩体验好,所以回头客特别多!”
上英水村的这番美景来之不易。历史上,这里是产煤区,生态环境曾遭到破坏。为了还首都一片蓝天,房山区逐步关停了全区所有煤矿。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上英水村把矿洞利用了起来,建成了煤矿遗址公园,游客可以坐着小火车,深入矿洞内部感受村庄采煤史。
采煤的岁月里,上英水村所在的佛子庄乡被称为“煤乡”。如今,房山人的母亲河大石河洗去煤尘,佛子庄乡也实现了绿色蜕变。佛子庄乡还成为全市首批12个“百千工程”示范片区之一,红·仓民宿入选第三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项目,房山区首个五星标准的旅游目的地酒店——君澜度假酒店即将于不久后开业试运营。
“佛子庄虽然地处深山,但距离城区不算特别远,等将来108新线高速通车,从城里过来就更方便了。”乡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为了让城里游客更加方便地切换到“乡村慢生活”,乡里将不定期更新文旅地图。
南山村“空心村”被艺术唤醒
提到“乡村慢生活”,或许很多人会想到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今,位于平谷区的南山村,作为首批“百千工程”示范村,是很多城里人向往自然、追求自由的目的地。
南山村坐落在泃水旁一条3公里的山沟之中,再翻过一座山,就到天津了。南独乐河镇的一位干部说,过去南山村里连饭馆都没有,秀美的山水留不住游客,渐渐地,年轻人都外出工作了,不少中老年人也搬走了,南山村逐渐成了“空心村”。
转机发生在2023年,南山村成为北京首批“百千工程”示范村。村里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休闲综合体,通过土地和房屋租赁流转,全新打造的70户民宿已经在今年6月30日全部投入运营。这些民宿院落,平时可对外接待游客,遇紧急情况会迅速转化为安置场所,可满足700人集中安置需求。
这些民宿虽然风格不同,但氛围营造极为用心,既有北京四合院的古朴,又有徽派青砖房的典雅,还有欧式、日式建筑的别样风情……漫步南山村,很多游客会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然后邀请亲朋好友来转转。去年一年,南山村游客量突破3万人次,比之前几年加起来还要多。
“虽是山乡,南山村却希望给游客带来美的享受。”南山村第一书记、清华美院博士后孟超说,去年春夏,京津冀8所艺术类高校的300名学生,在南山村开展了数月的在地创作。
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用玻璃饮料瓶复现了村里曾出土的文物石马,名为《马放南山》,倡导环保与和平;灰扑扑的石头围墙被天津美院团队变作了一面“丰收墙”,师生们为石头涂上颜色,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白菜、柿子、桃……连点成线、串线成面,南山村的艺术土壤正赋能乡村振兴,让艺术乡建之路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