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旅游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莲都文旅:擦亮文化底色 激活文旅产业

发稿时间:2025-08-29 07:16:00 来源: 浙江日报

  坐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众多“国字号”荣誉,丽水市莲都区,是名副其实的休闲、摄影、油画、长寿之乡。在这片处处皆景、遍地花园的土地上,一个历史性的“黄金机遇期”已然来临——2025年,高速发展25年与丽水机场通航在此交汇。

  作为丽水“强城行动”的主引擎,莲都正全力解答一道深刻的时代考题:如何将生态人文的“好牌”打成高质量发展的“王炸”?

  答案,就在古堰画乡的诗意与“浙BA”赛场的激情里,更熔铸在“丽水之干”的铿锵步履中。锚定“人人向往的文旅目的地”这一目标,莲都区正以系统性谋划和创造性实践,推动古堰画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奋力将“秀山丽水活力城·画乡莲都”的宏伟蓝图,变为可感可及的现实画卷。

  唤醒千年文脉,让历史“活”在当下

  一座城市的根与魂,藏于文脉的每一次搏动之中。莲都深知,文化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静态遗产,而是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活态基因。近年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在莲都全面铺开,目标只有一个——让沉睡的千年历史,在当代“活”起来、火起来,进而“火”遍全球。

  一台戏,点亮一座城:从《画乡渡》看见“莲都模式”。

  夜幕为纸,光影作笔。在这里,没有固定的舞台,整个千年古镇就是剧场;没有专业的演员,每一位村民都是主角。游客不再是置身事外的看客,而是提着灯笼、踏着青石板路,与“船老大”“油画家”擦肩而过,亲历瓯江儿女从舟楫谋生到画笔筑梦诗意变迁的参与者。

  “我们要做的是彻底打破第四堵墙,让游客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村民演的,就是祖辈的生活,是任何演技都无法替代的生命力。”《画乡渡》项目导演组介绍。

  作为全国首个“村晚+沉浸式演艺”的破冰之作,《画乡渡》巧妙地将通济堰的千年智慧、瓯江山水诗路、巴比松油画艺术、码头商贸文化乃至红色基因等多元标识,熔于一炉。自2023年作为全国“四季村晚”冬季主会场首演即引爆全网后,场均吸引游客超8000人次,直接撬动周边综合消费近千万元,成功入选浙江省旅游演艺精品项目。

  《画乡渡》的燎原之火,迅速点燃了莲都“演出+旅行”的全域版图。今年“五一”假期,《处州寻梦》《堰游记》等一系列演艺好戏连台,吸引观众18.3万人,其中超两成为外地游客,直接带动文旅消费超5300万元。一场演艺,激活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这正是莲都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一场演出的现象级引爆,背后必然是一个强大文化生态系统的长期涵养。在古堰画乡,“一核带五村、一艺兴三业”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省文化发展模式的鲜活样本。

  “前脚刚看完中法文化大展,后脚就能在街角偶遇‘疯狂艺术家’的油画巡游。高雅与烟火,在这里共生,灵感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在此定居多年的油画家感叹道。

  国际大展持续引入国际视野,“之间画廊”“画廊食光”等新锐空间则构筑了强大的“艺术家磁场”。老一辈艺术家在此寻根,年轻艺术家在此扎根,他们共同为古老的街区注入新鲜的血液与多元的业态。目光移至莲都中心城区,刘祠堂背、文昌里等历史街区,在“修旧如故”的肌理之上,被植入“一店一品”的时尚业态,成为触摸城市记忆、体验“处州慢生活”的流量地标。

  好故事,自带引力。莲都的打法,是主动出击,构建一个“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奔赴的立体化营销矩阵。

  “太不可思议了!这里完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东方智慧。”今年7月,在千年通济堰前,外国友人的赞叹,正是莲都“看见秀山丽水”国际分享活动魅力的缩影。

  “外交官、海外网红、国际留学生,他们是最佳的‘文化翻译官’,用他们的视角讲述不一样的莲都故事。”莲都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莲都的“China Style”,如同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乘着互联网的东风飘向全球。一条青林板龙的民俗视频,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海外社交平台官方账号分享,引爆全球热议。大港头镇成功入选浙江省入境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城镇试点,为莲都打开了更广阔的国际想象空间。

  点燃赛事激情,为发展注入“核动力”

  如果说文化是引人前来的“磁力”,那么如何将这股“磁力”高效转化为发展的“动能”?莲都的答案是引爆激情,做旺人气。

  当篮球与篮筐碰撞的清脆声,混杂着数万人的欢呼,响彻莲都的夜空,一场“浙BA”赛事,就此点燃了整座城市的荷尔蒙。连续3天,日均2万人次的涌入,让体育馆内外人潮如织,沸反盈天。

  赛场之外,一个融合了风味、匠心、创新的促消费市集,成为人气的“第二战场”。60个展位,汇聚了丽水各地的老字号美食、非遗手作。“生意好到爆!备的货根本不够卖。”经营麻雀尚膳馆的李师傅笑得合不拢嘴。据统计,赛事直接带动市集总销售额近2150万元。“赛事+”模式的惊人聚合效应,让莲都坚定了“体育引流、文旅唱戏、经济结果”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从“浙BA”的万人空巷,到“莲都田园半马”的活力奔跑,当4000余名跑者将汗水挥洒在山水之间,一条美丽的赛道,便串联起一条共富的产业链。

  顶流赛事的激情之外,一座城市的活力底色,更在于全民健身的日常脉动。破解“健身去哪儿”的民生之盼,莲都的答案是:上天入地,见缝插针。

  沉睡的旧厂房、闲置的楼顶被唤醒,变身时尚的运动空间;高架桥下、公园绿地的“金角银边”被点亮,让城市的“边角料”成为市民的“健身房”;158公里的“环浙步道”莲都段,更是将健身房“搬”进了壮丽山水。

  “以前锻炼得跟大爷大妈‘抢地盘’,现在家门口有百姓健身房,器械专业还便宜,太幸福了。”退休教师王阿姨的感慨,是莲都全民健身网络越织越密的生动写照。目前,全区有547个全民健身路径、28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4个百姓健身房、13个“国球进社区”点位,市区“10分钟健身圈”从蓝图变为现实。

  市场的繁荣,离不开“有为政府”的精准滴灌。莲都深谙“放水养鱼”之道,一套强而有力的政策“组合拳”,打出了市场信心,打出了发展活力。

  “‘引客入莲’奖励办法一出,就是给我们旅行社打了支强心针。”丽水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兴奋地表示。

  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包”,是点燃市场信心的最强信号弹。今年,新修订的《“引客入莲”奖励办法》和《文旅体产业发展意见》,“含金量”更高,指向性更强。上半年,49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更是以财政“小投入”撬动了超6800万元的消费“大市场”。

  此外,莲都文旅精准“狙击”年轻人的心,三条精心设计的Citywalk路线,让旅行深度漫游;一本收录了50家20年以上老店的《莲都美食指南》,让游客的味蕾与城市的记忆深度绑定。

  这些年轻化、场景化的营销,让莲都的形象,可亲、可感、可向往。

  大项目筑发展基石

  空港引航文旅启新

  空港时代的到来,为莲都文旅发展按下“加速键”,将莲都从一个长三角的“后花园”,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会客厅”前台。

  “我们必须以一种‘未来视角’来审视今天的布局。”莲都区文广旅体局负责人目光深远,“机场的建成,意味着游客可以‘快进’。我们的任务,就是构建一个让他们愿意‘慢游’、深度体验的产品体系和环境。而这个体系的基石,就是一个个高质量的文旅项目。”

  为此,一个“航空枢纽+高铁门户+全域路网”的“快进慢行”交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对外的“快”,是为了让游客用最短的时间抵达莲都;对内的“慢”,则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旅游交通环线、绿道系统和智慧导览,让游客能够悠然地沉浸在山水之间,体验莲都的每一寸肌理。

  在莲都的城市规划图上,这个总面积达26平方公里的“环南明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把冒险岛水世界、处州府城、南明湖冰雪大世界等一颗颗散落的文旅“珍珠”,用一条璀璨的“湖光山色链”串联起来。

  这是城市能级的战略性跃升,未来的游客,飞抵丽水后,可以在这里体验“上午冰雪世界、下午水上乐园、晚上府城漫步”的奇妙穿越;可以在国际赛级的场馆里观看一场酣畅的比赛,也可以在湖边的露营地里静观星辰。

  如果说“环南明湖”是人工匠心雕琢的“蓝色引擎”,那么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则是莲都悉心守护的“绿色基底”。

  这里是浙江连片面积最大的河流湿地,拥有全国罕见的“水上森林”与萤火虫奇观。作为国家山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莲都向自然学习,用石宾笼、松木桩筑就柔性生态堤岸,让整个湿地重新“会呼吸”。

  如今,这片“地球之肾”正以惊人的生命力回报着这份敬畏。新发现物种数百种,其中5种昆虫为全球首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成为常客;萤火虫种群数量更是突破百万只。当夜幕降临,百万只萤火虫如流动的星河在林间起舞,这幅梦幻的生态画卷,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诗意的表达。

  南明湖冰雪大世界主体完工,浙西南的冰雪梦即将照进现实;古堰画乡焕新升级,静待客来;大港头镇的山海猩球项目,将以“自然天性双向奔赴”的沉浸体验,打造国内首家“体感动物园”,令人期待。

  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源自招商引资的“力度与温度”。依托“3+3+4”系统化招商体系,莲都正全力冲刺招商引资“百日会战”,紧盯10亿、20亿、50亿级的重大文旅项目。“我们不仅要招商,更要用‘保姆式’服务,让最好的项目选择莲都,扎根莲都。”莲都区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罗明勇信心满怀。

  25载风雨兼程,25载向新而生。今天的莲都,早已不是昔日偏安一隅的山区小城,而是一座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充满无限可能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

  丽水机场的通航,必将为莲都插上搏击长空的翅膀,让“诗与远方”真正触手可及。一个属于莲都文旅的“大空港时代”,正迎面而来。

  本版图片由莲都区委宣传部、莲都区文广旅体局提供

责任编辑: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