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支招中国旅游+ 新加坡游客期待乒乓球课
发稿时间:2025-11-24 15:13:00 来源: 环球时报
11月19日至21日,来自联合国旅游组织、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旅游主管部门、旅游城市、旅游企业的行业领袖和专业人士齐聚杭州,在“2025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上围绕当前世界经济及旅游业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展开探讨。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旅游业仍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中国入境游市场的复苏与潜力,成为其中一抹亮色。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来华入境外国人总数约1916万人次,其中免签入境达1364万人次,同比增长53.9%。
当前全球跨境旅游呈现哪些新趋势、旅游业如何通过跨界融合开拓新空间、中国入境旅游还有哪些潜力有待挖掘等,都成为本次对话关注的议题。
国际旅行商:计划开发中国科技研学项目
从漫步西湖湖畔、乘船慢游,到上山采茶、学习传统茶艺,再到参观数字生活街区、观看机器人表演……对于来华参加此次“湘湖对话”的外国嘉宾来说,无论是否是首次到访这座中国著名旅游城市,中国发生的快速变化以及入境游展示出的潜力都让他们感到惊喜。
美国学生与青年旅行协会首席执行官阿桑特是第一次来中国,她对记者表示,“我遇到的所有人都非常热情友好、乐于助人。即使我不会说中文,在这里出行也十分便利。”
到访过几乎中国所有省份的亚太旅游协会(PATA)主席施明德对记者表示,“我来过中国很多次,这里有太多值得体验的事情。一直以来,我都非常乐于观察中国的发展和变化。”
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免签政策持续扩容,覆盖范围扩大,停留时间更长。针对外国人入境、停留和出境的全链条服务也不断完善。多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与会嘉宾表示,中国的相关政策受到广泛关注,并极大提升了外国游客对前往中国旅行的兴趣。
意大利国家旅游局首席执行官伊万娜·耶利尼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意大利等国家公民实施免签政策是一个非常有效且受到欢迎的举措。自该政策实施以来,到访中国的意大利游客数量大幅增加。“我认为很多意大利人有兴趣来中国旅游,他们不仅仅会前往中国的主要城市,还有兴趣探索一些小众目的地。”
伊姆里是一名来自新西兰的研学旅游供应商,同时也在美国学生与青年旅行协会担任总裁一职。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实行免签政策,“这让我们组织学生来这里旅行非常容易”。伊姆里还称,这是他第一次到访杭州,这个有“亚洲硅谷”之称的城市让他印象深刻,他计划围绕杭州地区,开发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关的研学项目。
“中国是我们的首选(目的地)。”新加坡全国旅行社协会秘书长陈章豪对记者表示,中新互免签证后,2024年赴华新加坡游客人数几乎翻倍,预计今年还将继续增长。他还表示,新加坡游客不仅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兴趣,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探索贵州、四川等地区的小众目的地。
“疫情之后,中国的开放程度之大令我印象深刻,这充分彰显了其参与全球旅游业的意愿。”施明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简化签证对促进入境旅游有积极作用,一般而言,签证便利化政策能推动入境人数增加8%,免签政策能推动入境人数增加16%。他同时表示,简化签证只是“第一步”,想要进一步推动入境游发展,中国还需要在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增强海外市场对旅游城市的认知、理解不同市场和客群的需求等方面发力。施明德认为,科技和绿色经济领域的成就让中国寻找到合适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从许多方面来看,中国正引领这一进程。未来5到10年,中国将在亚太旅游领域发挥领导作用。”
除入境游客人数持续增长外,入境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游览深度也在发生变化。本次“湘湖对话”期间,世界旅游联盟还发布了与万事达卡、携程集团合作编写的《2024—2025跨境旅游消费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自2023年以来,在中国停留一周以上的深度游游客占比显著增加。入境游客购物、餐饮消费占比显著上升,入境旅游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
出境游市场:短途优先、体验驱动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形势为经济注入了更多不确定性,但旅游业依然表现出强大韧性。《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游客出行人次突破6.9亿,较2024年同期增长5%,2025年全球游客人数预计同比增长3%至5%。全球旅游消费在2024年达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
与此同时,旅游业对整体经济的贡献也愈发突出。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WTTC)的报告,2024年旅游业为全球GDP的贡献已达到10.9万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6%,旅游业占全球GDP比重的10%。WTTC还预计,到2035年,旅游业对全球GDP的总贡献将达到1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1.5%;2035年,旅游业将为中国经济贡献超27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14%。
阿桑特对记者表示,“我们专注于教育旅行和青年旅行领域——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这个细分市场始终坚信文化交流的价值。”
施明德对记者表示,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旅游产业是一个“和平产业”,它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他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人们会倾向于选择相邻国家和短途目的地。“我非常看好亚洲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我认为这里有很多机会。”
得益于多元文化、诱人美食和相对较低的消费水平,亚太地区是当前游客人次增长最快的目的地。据联合国旅游组织统计,2024年,亚太地区国际入境游客人次达3.16亿,同比增长33%,2025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12%。
中国内地出境游的稳健增长也为全球跨境旅游持续注入动能。《报告》显示,2024年三季度至2025年二季度末,中国内地出境市场呈现“短途优先、体验驱动”的新格局。韩国、泰国等国依然是中国出境游主要目的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热度攀升,成为短途出境游的重要增长点。
在一些长线目的地,中国游客的增长也相当显著。伊万娜·耶利尼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截至目前,今年到访意大利的中国游客人数同比增长了18%。《报告》认为,意大利热度上升,反映出文化体验型旅游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新加坡游客希望体验“中国乒乓球课”
随着游客从传统观光进一步转向“体验式”旅行,“旅游+”经济成增长亮点。体验型出游成为拉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能,体育赛事、文娱演出对旅游的拉动效应尤为明显。“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潮流趋势;哈尔滨亚冬会及成都世运会等大型赛事,推动“赛事入境游”热潮;“跟着苏超游江苏”成为今夏旅游热点,江苏成功实现从赛事流量到消费活力的转化……
在全球范围内,这一趋势也相当显著。《报告》显示,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旅游持续升温,欧洲冠军联赛等体育赛事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游客在观赛观演的同时,往往会延长在赛事活动举办城市的停留时间,参与更多本地文化体验和消费活动,促进住宿、餐饮、交通等多元化消费的增长。
业内专家表示,“旅游+”的跨界融合正绘制一幅新的产业发展图景。它打破传统产业的路径依赖,通过要素重组和价值链重构,创造了充满创新力的产业生态。同时,它丰富了旅游产品体验,使核心价值从提供“服务”转向创造“难忘的回忆”。
中国的“旅游+”潜力也受到外国嘉宾的关注。伊姆里告诉记者,“体验之旅”是研学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类型,通常包含音乐、体育等主题,这类产品会带学生观看音乐会、体育赛事或深入体验表演艺术。“我关注到中国体育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期待带更多体育主题的青年旅行团来中国。”他说道。
陈章豪也提到中国进一步拓展体育等主题旅游的潜力。比如,中国乒乓球实力强劲,一些新加坡游客很希望能在中国体验乒乓球课程。这种结合特色体育课程的旅行能满足一些新加坡游客对深度旅游体验的需求。
(任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