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旅游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8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详情】
文物中的“清风万里”
从先秦时期监察制度的萌芽,到历朝历代清廉官员的风骨,再到社会各阶层对廉洁风尚的推崇,文物带领我们全面感知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发展。
【详情】
指尖上的美丽山河
我头一回见着壮锦,是在南宁的一条老巷子里。太阳晒得很,白花花的日头晒得青石板都泛着刺眼的光。我本是想寻个阴凉处歇脚,却叫一家铺面檐下挂着的物料绊住了脚步——那是几幅五彩斑斓的织锦,随风飘扬,活脱脱像一群展翅的凤凰。
【详情】
澳门文旅“金名片”愈加闪亮
“澳门很干净,人文关怀也很好。特别是半岛老城区,中西风格建筑保存得都很不错。”上海旅客王女士说,这是第二次来澳门旅游,一家人都很喜欢这座城市。【详情】
暑运过半 全国铁路发送旅客4.41亿人次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铁路暑运自7月1日启动,至7月31日时间过半,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41亿人次,同比增长4.3%,日均发送旅客1421.3万人次,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详情】
苏州:十全街解锁夜游新玩法
“十全街的烟火气让人流连,每次来都有新发现、新店铺、新玩法,越逛越新。” 文化赋能为十全街夜经济注入持久活力。截至目前,2025年夏季十全街夜间客流量持续增长,带动区域餐饮、零售、文化体验类消费同步增长。【详情】
多地出招催“热”暑期消费市场
人们在上海浦东美术馆观看“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大展。”人们置身来福士探索舱·云端乐园观景平台,满城灯火、两江交汇、跨江大桥尽收眼底;在重庆世贸大厦“天台131”,游客体验高空游玩项目。【详情】
文旅+美食+赛事,暑期消费热力十足
这个暑期,各地纷纷推出丰富的文旅消费产品,新场景、新产品接续涌现,差异化的体验带动文旅出行产业链全面升温。从景区夜游到清凉产品热销,再到“演艺+”“赛事+”的融合消费,暑期经济以其多样化的形态展现了强大的市场活力。【详情】
贵州黔西:羊驼小镇暑期旅游热
7月31日,游客在体验滑板车。进入暑期以来,位于贵州省黔西市中建苗族彝族乡的羊驼小镇景区旅游火热,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避暑、纳凉。(无人机照片)【详情】
旅游国际标准化专家开始征集
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近日发布通知,公开征集旅游国际标准化专家,并明确潜水服务、智慧旅游、探险旅游为重点征集领域。符合条件的个人可自荐报名,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将组织专家进行审核、择优遴选。【详情】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用“新”讲好“八一”故事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为纪念南昌起义而设立的专题纪念馆,下辖五处革命旧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和朱德旧居。绍兴文理音乐学院的虞婧悦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作为南昌的地标,是承载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详情】
在夜游中体验另一种精彩
外国游客在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身穿汉服沉浸式游园。锦绣中华民俗村是中国旅游演艺的发祥地,国风演艺《龙凤舞中华》《东方霓裳》《盛市梦华》《大漠传奇》是不少游客来深圳必看的经典演出。【详情】
广西推出13条措施强化对文旅体产业金融支持
《措施》鼓励各金融机构完善移动支付消费应用场景,将移动支付功能推广接入景区、体育场馆、停车场、餐饮酒店、文体购物点等,打造移动支付智慧景区。针对重点文旅体企业融资难题,《措施》明确文旅、体育主管部门定期编制和更新全区文旅体产业重点领域融资需求清单。【详情】
2025 若尔盖 “国家公园杯” 高原篮球邀请赛圆满闭幕
2025 年 7 月 27 日 21 时,若尔盖县体育馆内掌声雷动,2025 若尔盖 “国家公园杯” 高原篮球邀请赛闭幕式在此圆满落幕。若尔盖县人大副主任格拉、若尔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尹强、余杨以及若尔盖县政协副主席夺基泽让,共同为在本次赛事中获得4 - 8名的代表队颁奖。【详情】
海南琼海:游人在博鳌海滨休闲游览
7月30日,海南省琼海市,游人在博鳌海滨休闲游览。受勘察加半岛东岸海域8.8级地震引发的越洋海啸影响,海南省海洋预报台联合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会商研判:预计海啸波将于当日16时30分左右抵达海南岛沿岸,最大波幅不超过30厘米,建议受海啸波影响的海南岛北部、东部沿岸地区高度警惕,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工作。预警随后被解除。【详情】
森林公园享清凉
夏日时节,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茂密,气温适宜,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避暑休闲。7月30日,游客在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拍照留影。【详情】
夜经济点亮京城
入夏以来,北京市大力发展夏日夜经济,以多样化的夜间消费场景和活动为核心,结合自然景观与都市休闲,在不同区域推出深夜食堂、露天电影、光影音乐节、夜间市集等多种夜经济项目,丰富市民和游人的休闲娱乐体验。【详情】
内蒙古博物院新馆暑期迎客潮
内蒙古博物院新馆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新地标,暑期持续升温,展馆内游人络绎不绝。内蒙古博物院新馆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新地标,暑期持续升温,展馆内游人络绎不绝。内蒙古博物院新馆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新地标,暑期持续升温,展馆内游人络绎不绝。【详情】
老旧建筑升级文旅地标
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的眉山市是东坡文化诞生地,当地挖掘深厚的东坡文化内涵,塑造文旅新地标,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来自重庆的黄婷婷邀约亲友来眉山旅游,初到文创园,便被青神竹编的传承技艺折服:“今天很激动能实地了解青神竹编制作原理。【详情】
雪域高原旅游热 家门口就业路子宽
柏油路通到了冰川湖畔,民宿里冒起了袅袅炊烟。在三色湖景区,第一家客栈2022年底在普玉一村正式开业,如今,当地营业的家庭民宿有7家,每户家庭年均增收5万至10万元。不只是边坝、比如两地,在林芝市巴松措景区,保留工布藏族古村落风貌的家庭旅馆颇受游客青睐,当地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详情】
盛夏水龙“舞”出新活力
日前,贵州省平塘县在县城城区和“中国天眼”景区举办第十届贵州·平塘民间水龙文化旅游节。” 本次活动主办方还特别设置了“中国天眼”静默越野跑,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0名跑步爱好者参与。【详情】
颐和园是人类的景观,也是鸟的家园
颐和园北宫门外,一群人齐刷刷抬起头。在完成对颐和园鸟类的“查户口”工作后,张传辉发现,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颐和园管理处宣教科科长马昉跟记者分享,这些年她在颐和园里,跟着专家们从零开始学植物保护,学认鸟观鸟。【详情】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出
(记者杨雪梅)“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28日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幕。考古学家于2024年在古州城唐代寺院遗址发现的两件陶质龙首,历时半年修复,首次面向公众展示。【详情】
来看中国旅游经济的新增长极
盛夏时节,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阿者科村的哈尼梯田绿意盎然。这个暑期,当地体育部门与冰雪运动俱乐部组织了多场专业比赛、技能培训和趣味活动,鼓励更多人走向冰雪场地。从繁华都市景观到壮美自然风光,从民俗风情到美食体验,乌鲁木齐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详情】
“出片游”成文旅新潮流
游客体验沉浸式拍照,景区打造网红景点、提供旅拍服务,实现出游即“出片”,看景变“入景”——暑期出游旺季来临,各大景区的网红打卡点正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除了开发“旅拍+住宿”服务,一些景区还通过设置“网红拍摄点”标识牌、提供服装租赁等方式为游客“出片”提供保障。【详情】
绿染贺兰山
近日,持续降雨过后,位于宁夏境内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详情】
欧洲国家加大力度吸引中国游客
著名的海鲜饭和西红柿节、充满艺术气息的历史建筑和丝绸博物馆,西班牙瓦伦西亚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享誉全球。欧洲旅游委员会主席米格尔·桑斯表示,中国游客对于可持续发展、灵活性和定制化体验的需求不断增长,欧洲市场需要更好地接纳中国游客的兴趣与偏好。【详情】
山西晋城:康养跨界解锁“老顽童”快乐密码
晋城是中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的永久会址,被联合国老龄所授予“世界康养示范城市”。据了解,为了发展老年康养产业,晋城将康养旅居目的地、周边景区、交通枢纽、医疗机构等联动起来,针对银发群体推出跨区域康养旅居线路。【详情】
上海:“动漫+旅游” 流量变“留量”
上海悦荟广场“迷宫饭·魔物食友会”主题快闪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据了解,三大展会联动是今年“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的一大看点,刷新上海动漫展会活动规模纪录。“我是《明日方舟》的忠实粉丝,这次特地带了周边文创上船拍照打卡,打算分享给同样喜欢这个IP的朋友们。【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