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演员李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观鸟、拍鸟的新闻,引发网络热议,还获得生态环境部的认可。
观鸟,这个曾经小众的爱好,正逐渐发展为受大众青睐的热门活动,且成为推动观鸟地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观鸟,离不开好生态、好环境。因观鸟而来的人,被当地的好风景所吸引,进而停留更多时间,或是“一来再来”,发现当地更多有趣、值得探索的“另一面”。
福建省明溪县夏阳乡旦上村曾是一个闭塞的山村,2016年,明溪县在全省率先发布“护鸟令”,旦上村村民变身“护鸟人”,白鹇、黄腹角雉等鸟类吸引众多观鸟爱好者前往,村里顺势成立福建省首家“观鸟旅游合作社”。许多村民当起“鸟导”或志愿者,“拍一天鸟抵上过去抓一年鸟的收入”。“观鸟经济”不仅引来了游客,还带动了村里的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等,助村民致富,也让当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双丰收”。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各地持续加大鸟类保护力度,观鸟地已非深山“专属”,即便闹市之中也有观鸟“宝地”。
以北京为例,这里鸟种丰富,有观鸟爱好者专门整理出“北京观鸟地图”:到奥森公园看震旦鸦雀,到颐和园看雨燕,到玉渊潭公园看花脸鸭……几乎所有的绿地、公园都留下了鸟类的足迹。追鸟、观鸟、拍鸟,人们亲眼见证着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改变,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留下鲜活注脚。可以说,“观鸟热”的巨大“流量”正是源于绿水青山。
优美的自然环境对游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近日,多地文旅部门推介当地的“打鸟”(注:摄影爱好者约定俗成的用语,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好去处,或通过举办观鸟相关活动,吸引观鸟爱好者、游客前往,并推动观鸟与研学、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径。我们期待着,优质观鸟地和观鸟游产品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