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何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近日上新“不止于白——中国德化白瓷展”,90余件德化陶瓷精品展现“中国白”的千年传承。展览将展至8月17日,期间博物馆还将举办德化白瓷非遗技艺体验工坊等活动。
德化白瓷,源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制作技艺可追溯到唐代,以其洁白如玉、温润如脂的特质,被世界赞誉为“中国白”。2006年,德化白瓷的传统烧制技艺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展览分“日用之美”“中国白”“不止于白”三部分,展品包含德化古代陶瓷艺术珍品、当代作品及清华大学与德化县校地合作的创新成果。从明代精美绝伦的“中国白”瓷雕到融入现代设计的创意作品,每件展品都诉说着德化瓷的传承和发展史。
展览中,明代的白釉荔枝形洗、白釉螃蟹洗等日用白瓷,尽显古人对生活和礼仪的体悟。“白瓷质地常被赞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其胎骨洁白,釉层透亮,如玉温润,深得文人雅士推崇。”策展人杨帆说。展览还展出了“南海一号”“泰兴号”沉船出水的部分瓷器。
现代的德化白瓷,在传承传统技艺基础上,增添了新意。展览第3部分展出了一件名为《纸》的作品,出自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之手。凑近看,层层叠叠的“纸张”薄如蝉翼,十分逼真。讲解员介绍,作品采用薄胎技法,很考验作者的技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