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钟能做什么?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家长步行十五分钟可以送孩子到托育机构、老人步行十五分钟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社区居民步行十五分钟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文体服务……
“十五分钟生活圈”,就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保障和文化品质生活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生活功能圈。
在公共服务领域,滨江区持续打造“十五分钟托育圈”“十五分钟文体品质生活圈”等一系列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
老幼生活不出社区
上午10点,还未到吃饭时间,滨江区建业社区位于江尚景苑的老年食堂大厅里却坐满了人。
“自从这家食堂开业后,我基本上天天来,菜品干净,价格也很实惠。”住在江尚景苑的王奶奶说道:“年纪大了,平时做饭也就糊弄一下,有了这家食堂,不用自己做饭,还营养健康,附近几个小区的老朋友们也过来吃的。”
几位爷爷奶奶高兴地谈论起来,他们提到,午餐是10:30营业,但是他们有时候也会早早来等着,一边聊天,一边等开餐,也不会觉得无聊。他们笑着说,自从小区有了老年食堂,让大家多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场所,老朋友们偶尔还能在一起“聚个餐”,老年生活更幸福了。
滨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底新增7家自建型老年食堂,另外新增助餐点位6家,还根据滨江企业园区多且与社区、高校联系紧密的特点,创新打造‘社区+高校+园区+全城通’老少同乐共享食堂,实现社区老人、园区职工、高校学生共享食堂用餐,具有滨江特色的老少同乐食堂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老年食堂除了物美价廉外,在菜品上,也会综合考量老人的饮食习惯和健康问题,做到低脂少盐、软烂有营养。
滨江长河街道有1000余位老人,老年食堂都一一给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在食堂刷卡支付的时候,同时会匹配到老人的健康状态,如果选择的菜品不符合身体情况,就会及时提醒,让老人做到合理饮食。
而与老年人不同,社区里有孩子的家庭,最关心的则是小区的环境怎么样、托育照护方不方便。
在滨江浦沿街道的一家成长驿站里,宋先生和妻子带着他们三岁的儿子飞飞正在参加春节后的第一场公益亲子活动。
“从最初的不与人接触交流到现在会主动和其他小朋友握手打招呼,看到他这些细微的进步是我最开心事”谈及孩子上的托育园宋先生说道:“托育园距离我家小区步行也就十五分钟左右,接送孩子还是挺方便的。”
滨江浦沿街道的一家托育园负责人杜老师介绍:“我们托育园不单有托育服务,更像是一个婴幼儿照护‘综合体’。在‘综合体’里,孩子周一到周五在机构入托,周六周日上早教课程,而妈妈在机构也可以学习一些公益课程,不仅可以学习食育、茶艺、插花等课程,还可以报名学习健康管理师、育婴师等等。”
截止2023年底,滨江区累计组织开展婴幼儿家长养育技能课堂165场,已建设“普惠托育机构+婴幼儿成长驿站”综合功能托育园6家,提供托位367个;建设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26家,实现镇街全覆盖,十五分钟解决婴幼儿托育问题。
社区居民享受高品质文体生活
春节假期的彩虹社区篮球场里满是酣畅淋漓打篮球的人。
“过年期间在家吃的多,得出来运动运动,这是我们新年约的第一场球”唐先生在打球间隙说道:“这几年滨江区的运动场地明显增多了,配套设施也更好了,我家就在彩虹社区,步行这边就十分钟左右,我经常过来这边打球。”
滨江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体设施建设已经连续两年被列入滨江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3全年,滨江区建成嵌入式体育设施41片;新建改建健身苑点22处,实现街道全覆盖,让居民走出家门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运动健身圈。
“不用15分钟,我走过来只要7分钟。”下午2点,家住长河街道中兴社区的张阿姨便招呼着她舞蹈队的姐妹们一起排练。这几天,她们正在舞蹈老师的教学下,学习一支新的拉丁舞,而她们排练的地点,就在长河街道中兴社区文化家园。这里也是滨江的“15分钟生活圈”之一。
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地不断完善与丰富,是关乎一个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指数。2023年,滨江区除了完善体育设施外,还新建(改建)辖区内的城市书房28个、智慧借阅点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