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核心价值观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为什么乾隆那么爱璎珞,却不带她去旅行?那是因为……

发稿时间:2018-08-23 15:35:26 来源: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青年网

  古今中外,说到旅游,人们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

  英国诗人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or T.S. Eliot)有一句经典语录是这样说:

  The journey, not the destination matters.

  心在路上,不问所往何方。

  南宋诗人陆游描写自然风光的诗

  句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如果要准备开始一段旅行,想必大家会马上会上网查攻略、订酒店、订机票,或者图省事,直接报个旅行团(tour groups)。

  那么,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出游的呢?

  在近日大火的《延禧宫略》中,太后从未去过苏杭地带,又十分向往那边的江南美景,孝子皇上宁肯花重金为太后在紫禁城里建一条苏州街,也不说带着太后亲自去游玩。

 

  可见古时候出门游玩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小编可是听说我们的祖先们不仅要游,还要游得雅,质量一点不输现代人。

  一起来了解下古代人都会为郊游做哪些准备。

  占卜(augury)

  出行前问卜最早出现在商朝,到了晋代,这依旧是人们出行前不可或缺的一步。明代时,已经有了专门为出行准备的问卜书籍,游人可以在出行前自行翻阅查询。

  《周易》(Zhou Yi or The Book of Changes)中的第五十六卦“旅卦”便是专门用来占卜旅行吉凶的。

  旅行攻略(travel strategy)

  自魏晋南北朝起,就有不少游记类作品问世,以描摹名胜风景为主;到了唐朝,记录旅游路线的作品也开始兴起,介绍行走路线和沿途的景点,还会搭配图片说明。

  同时,还会给出住宿建议,食宿交通的收费标准,注意事项等,是不是丝毫不逊色于现在的旅行攻略?

  《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可以说是古代最热门的旅游攻略了,它里面记录了旅途中可能遇到的自然凶险,还有重要的食物,成为古代驴友的保命法宝。

 

  必带行李(necessary baggage)

  你绝对想不到,古人出游必带的行李居然是夜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马桶,这是因为古代的客栈没有专门的厕所,游人出门只能自带。

 

  古人们也不忘带笔墨纸砚,时不时吟诗作对,简直不要太文艺。

  随身行李还包括生活用品,床上用品、蜡烛、茶叶、棋子、折叠棋盘和中药等。

  住宿(accommodation)

  古人们在旅行时,关于“住”的选择可比我们要多多了。

  官家住驿站,商旅住客栈,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民宿、寺庙、道观都是可以考虑的。走水路的干脆就在船上休息。

  至于住宿费,民宿大致都有收费标准,寺院道观会用香火钱的方式收取费用。

  食物(food and beverage)

  自唐代起,酒肆食店逐渐开始普及,为游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过他们还是习惯随身携带食物。

  徐霞客包中装有胡饼、笋脯、茶叶等食物和酒水,还有烹饪美食所需要的炊具。

  旅伴(fellow traveller)

  贵族会携带家奴,志同道合的友人们也会相约结伴而行。这样可以分担繁重的行李,万一在途中遇到劫匪,也可以相互照应。

  徐霞客,虽然号称“万里独行”,实际上也是有仆人从江阴一直跟到云南的。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游太湖时,雇了三艘游船,竟有两艘都用来盛载行李和仆从。

  出行方式

  古人出行最大的不便应该就是交通了,可选择的无非是马车、船、轿子、马驴骡或者徒步。

  但是坐车颠簸,还要翻山越岭非常危险,相比之下选择水路要惬意多了。到了隋唐时代,大运河开通连接南北,明代时,租船服务也开始普及,所以古人只要能走水路就算绕远道也在所不惜。

责任编辑:张宇慧

中青网旅游微信

中青网汽车微信